all
请输入搜索内容,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...

热门诗词 第286页

西窗烛 · 雨霁江行自度

宋 · 谭宣子
春江骤涨,晓陌微干,断云如梦相逐。料应怪我频来去,似千里迢遥,伤心极目。为楚腰、惯舞东风,芳草萋萋衬绿。 燕飞独。知是谁家箫声多事,吹咽寻常怨曲。尽教衿袖香泥涴,君不见、扬州三生杜牧。待泪华、暗落铜盘,甚夜西窗剪烛。

题春绮遗像

当代 · 陈衡恪
人亡有此忽惊喜,兀兀对之呼不起。 嗟余只影系人间,如何同生不同死? 同死焉能两相见,一双白骨荒山里。

相思曲

唐 · 戴叔伦
高楼重重闭明月,肠断仙郎隔年别。 紫箫横笛寂无声,独向瑶窗坐愁绝。 鱼沉雁杳天涯路,始信人间别离苦。

寄外

清 · 陈端生
未曾蘸墨意先痴,一字刚成血几丝。 泪纵能干犹有迹,语多难寄反无词。 十年别绪春蚕老,万里羁愁塞雁迟。

江城子 · 里中作

清 · 董士锡
寒风相送出层城。晓霜凝,画轮轻。墙内乌啼,墙外少人行。折尽垂杨千万缕,留不住,此时情。 红桥独上数春星。月华生,水天平。镜里夫容,应向脸边明。金雁一双飞过也!空目断,远山青。

菩萨蛮 · 湖上送别

清 · 董士锡
西风日日吹空树,一林霜叶浑无主。山色接湖光,离情自此长。 离情随绿草,绿遍江南道。他日望君来,相思又绿苔。

风入松 · 感逝

清 · 董士锡
碧林风树夜争鸣,离绪最先惊。分明付与人肠断,为秋声、怕听春声。却是清商送我,谁人解道愁生? 莫须收汝泪纵横,馀恨更难平。断魂化作蛛丝去,向檐前、黏住红英。怎祝东风一夜,和他尘梦吹醒?

送魏八

唐 · 高适
更沽淇上酒,还泛驿前舟。 为惜故人去,复怜嘶马愁。 云山行处合,风雨兴中秋。

送郑侍御谪闽中

唐 · 高适
谪去君无恨,闽中我旧过。 大都秋雁少,只是夜猿多。 东路云山合,南天瘴疠和。

送魏二

唐 · 王昌龄
醉别江楼橘柚香,江风引雨入舟凉。 忆君遥在潇湘月,愁听清猿梦里长。

采桑子 · 红窗碧玉新名旧

宋 · 晏几道
红窗碧玉新名旧,犹绾双螺。一寸秋波,千斛明珠觉未多。 小来竹马同游客,惯听清歌。今日蹉跎,恼乱工夫晕翠蛾。

咏华山

宋 · 寇准
只有天在上,更无山与齐。 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。

黄冈竹楼记

宋 · 王禹偁
黄冈之地多竹,大者如椽。竹工破之,刳去其节,用代陶瓦。比屋皆然,以其价廉而工省也。 子城西北隅,雉堞圮毁,蓁莽荒秽,因作小楼二间,与月波楼通。远吞山光,平挹江濑,幽阒辽夐,不可具状。夏宜急雨,有瀑布声;冬宜密雪,有碎玉声。宜鼓琴,琴调虚畅;宜咏诗,诗韵清绝;宜围棋,子声丁丁然;宜投壶,矢声铮铮然;皆竹楼之所助也。 公退之暇,被鹤氅衣,戴华阳巾,手执《周易》一卷,焚香默坐,消遣世虑。江山之外,第见风帆沙鸟,烟云竹树而已。待其酒力醒,茶烟歇,送夕阳,迎素月,亦谪居之胜概也。彼齐云、落星,高则高矣;井干、丽谯,华则华矣;止于贮妓女,藏歌舞,非骚人之事,吾所不取。

怨王孙 · 春暮

宋 · 李清照
帝里春晚。重门深院。草绿阶前,暮天雁断。楼上远信谁传。恨绵绵。 多情自是多沾惹。难拚舍。又是寒食也。秋千巷陌,人静皎月初斜。浸梨花。

梅花落

南北朝 · 鲍照
中庭多杂树,偏为梅咨嗟。 问君何独然?念其霜中能作花,露中能作实。 摇荡春风媚春日,念尔零落逐风飙,徒有霜华无霜质。

西江月

宋 · 苏轼
照野弥弥浅浪,横空隐隐层霄。障泥未解玉骢骄,我欲醉眠芳草。 可惜一溪风月,莫教踏碎琼瑶。解鞍欹枕绿杨桥,杜宇一声春晓。

楚辞 · 九章 · 其二 · 涉江

周 · 屈原
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 带长铗之陆离兮,冠切云之崔嵬,被明月兮佩宝璐。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,吾方高驰而不顾。

蟾宫曲 · 梦中作

元 · 郑光祖
半窗幽梦微茫,歌罢钱塘,赋罢高唐。风入罗帏,爽入疏棂,月照纱窗。缥缈见梨花淡妆,依稀闻兰麝馀香。唤起思量,待不思量,怎不思量!

兰溪棹歌

唐 · 戴叔伦
凉月如眉挂柳湾,越中山色镜中看。 兰溪三日桃花雨,半夜鲤鱼来上滩。

送崔子还京

唐 · 岑参
匹马西从天外归,扬鞭只共鸟争飞。 送君九月交河北,雪里题诗泪满衣。

春梦

唐 · 岑参
洞房昨夜春风起,故人尚隔湘江水。 枕上片时春梦中,行尽江南数千里。

伤仲永

宋 · 王安石
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 余闻之也久。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问焉。曰:“泯然众人矣。“ 王子曰: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。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贤也,不受之人,且为众人;今夫不受之天,固众人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耶?

答司马谏议书

宋 · 王安石
某启: 昨日蒙教,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,而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术多异故也。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,于反覆不宜卤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也。 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,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今君实所以见教者,以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,以致天下怨谤也。某则以谓:受命于人主,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,不为侵官;举先王之政,以兴利除弊,不为生事;为天下理财,不为征利;辟邪说,难壬人,不为拒谏。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

读《孟尝君传》

宋 · 王安石
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,士以故归之,而卒赖其力,以脱于虎豹之秦。嗟乎!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,岂足以言得士?不然,擅齐之强,得一士焉,宜可以南面而制秦,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?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,此士之所以不至也。

蔺相如完璧归赵论

明 · 王世贞
蔺相如之完璧,人皆称之,予未敢以为信也。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,诈赵而胁其璧。是时言取璧者情也,非欲以窥赵也。赵得其情则弗予,不得其情则予;得其情而畏之则予,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。此两言决耳,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? 且夫秦欲璧,赵弗予璧,两无所曲直也。入璧而秦弗予城,曲在秦;秦出城而璧归,曲在赵。欲使曲在秦,则莫如弃璧;畏弃璧,则莫如弗予。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,又设九宾,斋而受璧,其势不得不予城。璧入而城弗予,相如则前请曰:“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。夫璧非赵璧乎?而十五城秦宝也。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,十五城之子弟,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。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,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,臣请就死于国,以明大王之失信。”秦王未必不返璧也。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,而归直于秦?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。令秦王怒,而僇相如于市,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,而责璧与信,一胜而相如族,再胜而璧终入秦矣。吾故曰:“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,天也!”